2020年11月28日,由中国金融学会主办的“2020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年会的主题是“金融支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桂平、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曹宇、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阎庆民、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郑薇等大咖发表演讲,一行两会领衔,释放了不少与股权投资行业相关的重磅信号,值得行业仔细研读。
此次年会是刘桂平履新央行副行长以来的首次公开亮相。
“新冠肺炎疫情并未打乱我国金融市场开放节奏。”刘桂平说,今年以来,惠誉成为继标普之后第二家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评级公司,高盛、摩根士丹利、瑞士信贷等外资金融机构已实现对其在华合资证券公司的控股,美国运通在我国境内发起设立的合资公司取得了银行卡清算业务许可证。
刘桂平说,人民银行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继续会同相关部门,遵循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自主开放。
刘桂平表示,将推动金融业系统化、制度化开放。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为外资进入国内市场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发挥内外资金融机构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作用,为参与内外循环的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在维护和倡导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基础上,通过促进规则变革和优化制度供给安排,形成能够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金融开放新体制。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曹宇主旨发言的关键词为“监管”。
曹宇认为,近年来银行保险监管工作成效显著。在新发展格局下,金融监管者肩负着新的使命任务,需要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的监管理念和方法,持之以恒提升监管有效性,形成监管与市场的良性互动和正向激励。
“我们要始终保持监管规则透明度,维护监管尺度一致性,无论对中资还是外资机构、国有还是民营机构,均一视同仁,适用一致监管标准。”曹宇说。
此外,目前,我国金融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与金融需求多层次、多样化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曹宇指出,激发金融机构市场活力、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同样重要。这里面要处理好两类关系,即:处理好加强监管与支持创新的关系;处理好大型机构与中小机构的关系。
处理好加强监管与支持创新的关系,就是始终将“是否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是否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是否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三个有利于”原则,作为衡量金融创新合理性的基本标准,坚决打击偏离实体经济需求、危害金融稳定、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伪创新”“乱创新”行为。
处理好大型机构与中小机构的关系就是做实分类监管和差异化监管,努力营造各类金融机构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细化分工、有序竞争的良性金融共生环境。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阎庆民主旨发言的关键词为“上市公司质量”。
他表示,健全常态化退市机制,实现“退得下”“退得稳”。上市公司有进有出、优胜劣汰,才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进不出”将扭曲市场估值体系,导致逆向选择、劣币驱逐良币。
提高我国退市机制的适应性,也要通过重组一批、重整一批、退市一批,拓宽多元化退出渠道。
阎庆民强调,对于严重财务造假的“害群之马”、丧失持续经营能力的“空壳僵尸”,增强退市刚性,决不允许“久拖不退”。
他指出,落实新《证券法》,推动投保机构代表人诉讼制度尽快通过典型个案落地,实现市场出清与保护投资者的双重目标。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郑薇表示,将全面放宽直接投资领域外资准入,切实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落实和推动签署双边和多边贸易和投资协定,创新直接投资方式,推进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和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外汇管理方式改革,更好满足市场主体的跨境投资需求。
郑薇亦强调,要推动跨境融资交易和汇兑环节统一协调,制订私募投资基金跨境投资的政策框架,实现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加行业负面清单的管理,提升跨境融资便利化水平。
信息来源:母基金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