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聚焦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等六大目标任务,提出29条措施,推动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增强对实体经济及“一带一路”金融服务功能,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 截至2024年3月末,成都全市绿色贷款余额8835亿元,同比增长34.2%;“惠蓉贷”普惠信贷工程累计支持5.91万户中小微企业获得贷款18.45万笔,信贷规模1260.08亿元;全市支付适老标准化网点达1994个,占比68.08%;全市数字人民币用户数超过2400万,落地各类应用场景168万个。 在科技金融方面,《政策》提出,对科技型企业通过信用融资、股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给予贴息;对购买科技部门确定的重点引导类险种、一般类险种的企业和获得投资机构天使投资的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补贴和资助;支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知识产权融资服务平台扩大知识产权交易规模。 在绿色金融方面,对新设或迁入成都的全国知名绿色金融中介组织和研究咨询机构给予一次性开办补助;支持经认定的绿色服务平台或金融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绿色低碳认证服务,对为绿色低碳企业或绿色低碳项目提供认证的平台,按单次认证给予平台补贴。 在普惠金融方面,加快建设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大力发展农村资产评估、金融仓储、产权收储等中介服务机构,对符合条件的新设专业中介机构给予开办奖励;对特色种养业项目贷款、符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项目贷款给予贴息;支持开展水稻等收入保险试点,鼓励实施地区农户投保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各级财政和农户按比例进行保费分担。 在养老金融方面,支持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推进养老理财、养老储蓄业务试点,支持保险、银行和信托公司不断拓展年金业务范围,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推动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拓户;加大适老金融服务支持力度,推进银行等金融机构网点适老化改造;创新推广养老机构责任险,持续加大对中小养老机构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保险机构推广长期护理保险,鼓励保险机构发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满足差异化养老需求。 在数字金融方面,加快推动金融科技产业链发展;对引进与金融科技相关的清算中心、认证中心、数据中心、测评中心等重大机构,以及银行、证券、保险类金融机构新设符合条件的法人金融科技公司,按其实收资本的2%给予最高1000万元一次性奖励;支持全市金融机构、金融科技等相关企业人员考取注册金融科技师等金融科技人才认证,对符合条件的给予最高1万元一次性奖励。 信息来源:成都市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