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投后管理及退出现状
在股权投资的退出路径设置中,IPO退出是最理想的模式,除此之外,能在多轮融资中实现股权转让退出,也较为理想,根据基金业协会发布的《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行业发展报告(2021)》,各项目各年的退出情况如下:
根据青科数据,过去10年间,美国的退出收益116%,中国的退出率30%,虽然政策已有许多倾斜,如:股权交易所、S基金模式,依然不能很好地解决退出瓶颈的问题。
投后管理在“募投管退”全流程中,更多的是扮演是“中场”和“后卫”的角色。但是从当前投资管理的现状来看,更多的是流于形式的“资料收集”、“定期走访”等的风险监控式,而所谓帮助被投企业加强核心能力建设的增值服务在实际中远达不到真正为企业赋能的程度。
上述现状直接导致大多数机构的退出并不理想,这也跟当前境内的VC/PE机构的职能设置有关,更多的机构将重心还是放在资金募集与对外投资上,投后管理并没有得到重视,专职投后管理团队的仅有不到20%,而投后专职人员占比大多低于10%。
二、投后管理模式
从当前情况及发展趋势来看,投后管理模式主要分为三种:投前投后一体化、专业化投后、外部专业化。
一、投前投后一体化
该种模式也称“投资经理负责制”,是许多投VC或小型PE阶段的机构采用的模式,一般由投资经理既负责投前尽调、投中交易,也负责投后的持续跟踪和价值提升,从投前到投后一站式负责到低,投后退出与投资经理的整体绩效挂钩。
该模式的优势在于投资经理对项目充分了解,能够进行有针对性地持续跟踪和改进,且由于与投资经理的绩效直接挂钩,对项目团队的投后工作有一定激励性。缺点是,投资经理在企业整体投后管理的专业上可能会有所欠缺,且随着管理项目数量逐步增加,投资经理能分配到投后管理上的精力有限,导致许多投后工作只能停留在基础的回访和财报资料收集上,难以提供更深入的建议和管理提升支持。
二、专业投后团队
专业投后团队,也即设置专职投后管理团队负责投后事项,是许多投大中型PE阶段的机构采用的模式,一般成立独立的投后管理团队,配置专职的财务、法务及运营管理人员,独立负责投后事务,包括:资源对接、定期回访,还包括深入洞察企业内部管理问题,制定详细计划及参与企业运营。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投前-投后一体化”模式带来的投后工作的缺失问题,投后团队能独立并持续地专注于帮助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解决各类管理问题,提升企业价值。缺点是这种模式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投后团队短时间内并不为机构创造直接的经济利益,且业绩效益难以衡量。在很长一段时间无业绩收入情况下,如何设置投后绩效而不与投资团队绩效考核冲突,是这种模式下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在实际执行中,当前还没有实践出实际可执行的解决方案。
三、外部专家化管理
随着一家基金从垂直领域走向多元化组合,不同行业的被投企业面临不同类型的战略、业务和管理问题,导致内部投后管理团队的专业化程度面临巨大挑战。
部分投资机构逐渐探索出一种新的外部专业化管理模式,即将投后管理的部分工作,尤其是管理提升任务交给外部咨询公司,或者将投后团队分离,独立成立管理咨询公司,使其在绩效考核、费用核算与投资组合脱钩,转而向被投企业收费,从而形成新的合作模式。
这种模式要求被投企业有一定的资金势力,为机构的“投后管理”买单,因此适用于有管理绩效提升的大中型PE企业、产业并购基金及战略并购基金投资的一些并购企业,被投资企业有急切的改善内部管理的需求。
三、投后管理理想模式探讨
一、三种主流投后管理模式对比
外部专业化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投前投后一体化模式中的人力及专业度不足的问题,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专业投后团队模式中投后管理团队庞大且与投资团队绩效考核冲突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优势。
但无论如何优秀的投后管理团队,其本质都离不开投资标的(企业)本身的产业背景与商业模式,选择外部咨询公司进行投后管理虽然是相对高效的模式,但对于某些门槛较高的领域而言,投后管理所需要的知识经验以及资源,需要基于在该领域的长期深耕,并不是任意一家第三方咨询机构都有能力胜任的,需要深耕于该领域、具有深厚的产业背景和丰富的产业资源的投后团队,才有能力以精准专业的行业洞见去高效地整合资源,有时甚至需要多家不同专业背景的机构协同合作,如:公司运营、企业咨询、融资顾问、产品研发、产品制造、产品流通、前端销售等全方位整合后提供一体化的投后管理服务。
因此,要让投后管理真正发挥出价值,为企业带来实际的效益,需要机构有将资金、资源进行整合的核心竞争力、深耕所投产业,才能真正做到有效赋能。
二、全产业链生态闭环
对于投后管理而言,不同领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需求不一样,理想中的投后管理应该打通多个领域的多个环节,实现资源串联,从而形成完整的生态闭环模式(此模式早在2016年之前笔者前老板已形成了非常完善的理论体系,但在实际运用中受制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尚需不断的实践摸索)。
构建完整的投后管理生态闭环,意味着拥有能够在各个环节帮助被投企业迅速实现“资本-研发-产品-销售-产业化-公司整合-IPO”的完整路径的能力。这对投后管理的要求,首先是设置完备的“投后管理团队”整合外部专业化管理资源,融合专家资源和产业优势的基础上,覆盖人力资源、运营管理、咨询服务、业务赋能(研发、生产、销售等)及资本运营等业务版块。对于机构而言,构建理想的生态闭环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丰富的资源库及极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因此真正做到全产业链一站式投后管理服务,是未来投后管理发展的主要趋势及主要挑战。
就理论而言,首先,对于早期项目公司,搭建完备的基础技术平台,帮助初创公司以最小的代价、最快的速度完成前期开发和生产,形成平台优势;其次,对于中期项目,投后管理团队为企业注入高效的管理基因、规划系统化的运营方案,同时集合资源为已上市产品打通销售流通渠道,关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动态需求,及时提供咨询和解决方案,提升被投企业的竞争力和价值;最后,对于成熟的PE企业,及时回应企业的并购、重组需求,为企业后续登陆资本市场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筑造全新的行业独角兽。
信息来源:基小律